四十里井间,只有十家住。
十家汲井过,并向麦畦注。
麦肥如野菽,饱食耐征戍。
耕余了无事,间或插桑苎。
遂令半里间,夹屋无杂树。
南山团作障,三里塞去路。
时有归墟人,穿云如白鹭。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四十里井汛(四十五句)
- 注释:形容井的分布密集。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水利景象,反映了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井汛”可能指灌溉系统中的水位调节和水量分配。
- 四十里井间,只有十家住(四十六句)
- 注释:在广阔的四十里范围内,仅有十户人家居住。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偏远地区的居民稀少,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或交通不便。
- 十家汲井过,并向麦畦注(四十七句)
- 注释:十户人家共用一口井,水从井中汲取后用于灌溉麦田。
- 赏析:这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用水习惯和灌溉技术的高效性,也反映出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
- 麦肥如野菽,饱食耐征戍(四十八句)
- 注释:麦田肥沃,像野豆一样丰收,足以让人饱食而不易感到饥饿,适合长期守卫边疆。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农业劳动的丰产,以及对士兵生存保障的重要性。
- 耕余了无事,间或插桑苎(四十九句)
- 注释:农事之余有空闲时间,农民有时会种些桑树和苎麻。
- 赏析:这反映了古代农民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的特点。
- 遂令半里间,夹屋无杂树(五十句话)
- 注释:房屋之间只有半里的空地,连树木也不多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乡村的宁静与整洁,以及土地利用的效率。
- 南山团作障,三里塞去路(五十二句)
- 注释:南山被用来筑成屏障,阻止三里外的路途。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地形对于防御和交通的影响,也显示了古代对自然地形的利用。
- 时有归墟人,穿云如白鹭(五十三、五十四句)
- 注释:不时有返回村庄的人,他们穿过云层就像白鹭飞翔。
- 赏析:这句诗捕捉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白鹭的形象增添了诗意和生动性。
译文:
四十里井区,井间仅十户人家居住。十户人家共用一口井,水从井中汲取后用于灌溉麦田。麦田肥沃,像野豆一样丰收,足以让人饱食而不易感到饥饿,适合长期守卫边疆。农事之余有空闲时间,农民有时会种些桑树和苎麻。遂令半里间,房屋之间只有半里的空地,连树木也不多见。南山被用来筑成屏障,阻止三里外的路途。不时有返回村庄的人,他们穿过云层就像白鹭飞翔。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生活细节进行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