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百里何渺茫,疲裸独行古战场。
高天下地总一色,明月白雪分清光。
拂眉时有山禽过,清献声高野禽和。
三泉屈指尚半程,我倦欲从云外卧。
【注释】
初八日乘月行四十里至三个泉宿:初八,农历八月初一。乘月而行,指夜行。三个泉,即三个泉眼。
人烟百里何渺茫:百里之内没有人家,显得多么渺茫。
高天下地总一色:天空和大地的颜色一样,都是青色的。
明月白雪分清光:明亮的月光与洁白的雪花交相辉映。
拂眉时有山禽过:山鸟在飞过时,拂动我的眉毛。
清献声高野禽和:清献鸟叫声高亢,使野禽也和谐起来。
三泉屈指尚半程:三泉泉水弯曲曲折,我数着还剩下一半路程。
我倦欲从云外卧:我因疲倦而想随云而去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十五日(秋分后十五日)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前往汝州(今河南平顶山)途中所作。此诗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随缘自适的情怀。
首联“人烟百里何渺茫,疲裸独行古战场。”意思是说,在这百里没有人烟的地方,我孤零零地独自行走在那古老的战场上。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和旅途的艰辛。
颔联“高天下地总一色,明月白雪分清光。”意思是说,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只有明亮的月光与洁白的雪花交相辉映,分发出不同的光彩。这两句通过对比,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颈联“拂眉时有山禽过,清献声高野禽和。”意思是说,每当微风吹动我的眉毛时,就会有山鸟掠过;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使得野禽也为之和谐。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旅途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三泉屈指尚半程,我倦欲从云外卧。”意思是说,经过三泉泉水的时候,我还没有走完一半路程。因此感到十分疲惫,想要随着白云去休息。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辛苦和疲劳的感受,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