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亦已穷,关门忽高矗。
风沙东南驱,到此势已缩。
侯门余数骑,骏足植如木。
风递管钥声,岩高忽然拓。
城垣金碧丽,始见瓦作屋。
羌回分畛域,中外此枢轴。
晓日上北楼,长城莽遥瞩。
平衢驰若砥,雪岭俯如伏。
天形界西域,地势极南服。
数折向郭东,泉清手堪掬。
尤惭关令尹,来往饷刍收。
驻马官道旁,生还庆僮仆。
入嘉峪关
介绍
《入嘉峪关》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嘉峪关这一历史名胜的生动描绘和深切情感,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从艺术风格来看,洪亮吉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雄浑壮阔的西北边塞景象中。诗中的“瀚海亦已穷,关门忽高矗”通过对广阔沙漠与雄伟关隘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壮丽的气氛。“风沙东南驱,到此势已缩”则通过风沙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荒凉而孤寂的感觉。这种对比和衬托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从主题内容上看,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体现了中国西北边塞的独特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晓日上北楼,长城莽遥瞩”展现了长城的巍峨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羌回分畛域,中外此枢轴”则反映了嘉峪关在古代军事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美,还能深入理解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
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清代的嘉峪关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防线,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具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奇色彩。洪亮吉的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这片土地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的传承。
从文学价值上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节奏感。《入嘉峪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入嘉峪关》作为一首反映西北边塞风光和历史文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在思想上传递了深刻的信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特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悠久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