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于厄,食我墨兮。
毋污尔洁,幸洗雪兮。
行研铭
介绍
《行研铭》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并非米芾的作品。该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主题等相关内容如下:
创作背景:查慎行是一位诗人和学者,其创作生涯中有许多作品传世,如《敬业堂诗文集》等。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后改名慎行,号他山、查田,晚筑初白庵而居,因号初白。他少受学于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查慎行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诗歌的精湛技艺著称,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作者信息:查慎行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他在翰林院编修期间,参与了《佩文韵府》的编纂工作,并因病乞归,终老林下。查慎行还曾师从表兄朱彝尊,能博采众长,以白描、情韵取胜,其诗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为清初一大家。
主题内容:《行研铭》是查慎行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后世的警示。查慎行在诗中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思想——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应失去内心的纯净与坚持。诗中的“毋污尔洁,幸洗雪兮”寓意深远,提醒人们要保持纯洁无瑕,不被外界的纷扰所玷污。整首诗体现了查慎行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文学价值:《行研铭》作为一首古体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查慎行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通过对《行研铭》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行研铭》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古诗。它不仅是查慎行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