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弓沙月,正秋轮乍满,映来粉堞。
冰盏拍残人影乱,散作六街凉蝶。
卖过荷花,一番夜市,又卖青荷叶。
碧云万柄,星星点点的的。
回忆昨岁今宵,故人相唤,并放西湖楫。
水面楼台天上下,镜里倒窥红颊。
经眼风光,转头情事,鸥梦无多霎。
秋丝添鬓,孤灯照影愁镊。
酹江月 京城中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是一首描绘修行者内心世界的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作者介绍:《酹江月》的作者是元代的侯善渊。他的作品在古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每日诗词收录了许多古诗词,包括这首作品。侯善渊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被世人传颂,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
作品内容: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人在茅庵中独坐修行的场景,通过“握固存真”、“忘我兼忘世”等词语表达了修行者坚定保持本真、忘却世俗的决心。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对修行者内心的光明和包容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掌控的描写,传达了超凡脱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境界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常常以隐逸自居,追求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状态。这种文化背景下,“隐逸科”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一种特殊方式,体现了统治者淡化做官心理的无奈与辛酸。这种文化的复杂性使得这首作品具有更深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酹江月》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美的感受,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