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花朝晴出郭闲眺

屐齿残泥冷乍消。
快晴难得是花朝。
六千里路连芳草,廿四番风剩柳条。
红犵狫,紫姜苗。
乱山何处酒旗招。
鹧鸪声里游人少,啼过头桥又二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花朝晴出郭闲眺》是一首词作,由查慎行创作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八年期间。 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后改名夏重,又号他山。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仕途,再到归隐林下的转变。查慎行精研《易经》,擅长诗词,康熙三十一年(1692)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他的作品广受赞誉,尤其是他的诗作,名闻禁中。

  2. 词作原文
    屐齿残泥冷乍消。快晴难得是花朝。六千里路连芳草,廿四番风剩柳条。红犵狫,紫姜苗。乱山何处酒旗招。鹧鸪声里游人少,啼过头桥又二桥。

  3. 词作鉴赏

  • 意境描绘: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词人用“快晴难得是花朝”开篇,表达了对于春天的珍惜与期盼。接着,“六千里路连芳草,廿四番风剩柳条”两句,通过数字的运用和景物的变化,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震撼。
  • 主题思想:词中的“红犵狫、紫姜苗”等意象,既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而“鹧鸪声里游人少,啼过头桥又二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俗世、回归自然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在官场失意后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

《鹧鸪天·花朝晴出郭闲眺》不仅是查慎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自然和社会变迁中的思考和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