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月下听邻舟弹琵琶

水阔山长,二十五弦,清怨不胜迭奏。
何处飞来,一派秋声,飒媒惊沙洒袖。
唤起愁心,向曲浦、移船相就。
还又。
问截取曹网,是谁妙手。
忽然裂帛声终,正雨止风收,碧天如昼。
月縆渐满,漏箭频催,人间几人回首。
枫叶芦花,便比似、浔阳江口。
邂逅。
傍若个、回灯添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山亭·月下听邻舟弹琵琶》是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将深入探讨该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品简介:《燕山亭·月下听邻舟弹琵琶》是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在月光下倾听邻舟中琵琶声的情景与感受。
  • 作者生平:查慎行,字悔余,浙江省海宁人,号他山或初白。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少年时期便受到黄宗羲的熏陶,到晚年成为翰林院编修及《佩文韵府》的主要编纂者,查慎行的人生道路体现了他对文学与文化的深厚兴趣及其对知识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音乐元素:词中提到“二十五弦”,这指的是琵琶的常见音数,显示了词中对乐器的精细描述。
  • 情感表达:通过“唤起愁心”等表述,可见查慎行通过对音乐的感受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和思绪。
  • 意象运用:如“秋风秋雨愁煞人”,“枫叶芦花”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 文化影响与评价
  • 文化价值:查慎行的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音乐与自然的感悟和欣赏。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燕山亭·月下听邻舟弹琵琶》不仅是查慎行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一个缩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得这首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无论是从文学技巧、音乐描绘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深刻观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