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胡震生索赠

白鹭洲前,芳草展、满滩新绿。
旧来是、南康几叶,一枝片玉。
手种东陵瓜五色,眼看度索桃三熟。
叹过江、人物柳吹绵,飞相逐。
儿女怨,清溪曲。
男子恨,新亭哭。
剩轮囷剑胆,酒边枨触。
八十高堂行尚健,六千君子今谁属。
指长江、如练去吞天,钟山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胡震生索赠》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和对友人的诚挚友谊。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后改名慎行,号他山、查田。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南书房,不久受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林下终老。
  1. 诗词原文
    白鹭洲前,芳草展、满滩新绿。旧来是、南康几叶,一枝片玉。手种东陵瓜五色,眼看度索桃三熟。叹过江、人物柳吹绵,飞相逐。
    儿女怨,清溪曲。男子恨,新亭哭。剩轮囷剑胆,酒边枨触。八十高堂行尚健,六千君子今谁属。指长江、如练去吞天,钟山麓。

  2. 诗词鉴赏

  • 此首词以豪放之笔,勾勒出一幅江南烟雨画卷:白鹭洲前的春草如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昔日南康之地的风光也历历在目。“手种东陵瓜五色”和“眼看度索桃三熟”两句,描绘了作者亲手栽种的蔬果丰收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岁月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
  • “儿女怨,清溪曲”与“男子恨,新亭哭”两相对照,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男儿心中的悲凉。“剩轮囷剑胆,酒边枨触”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不平。“八十高堂行尚健,六千君子今谁属”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以及对同代人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 “指长江、如练去吞天,钟山麓”以壮阔的江水和雄伟的山峰作为背景,寓意着诗人胸怀大志、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成为清代诗词中的佳作。
  1. 文化背景
  • 查慎行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家族在明末清初时期享有盛誉,其祖辈中不乏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查慎行从小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 查慎行的创作深受黄宗羲等思想家的影响,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批判精神。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具诗意和美感。
  •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查慎行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 艺术特色
  • 《满江红·胡震生索赠》在表达情感上细腻入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在语言运用上,查慎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他的诗句结构紧凑,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这首词还体现了查慎行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追求理想生活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胡震生索赠》不仅是查慎行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清代文人群体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的体现。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