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夜过毗陵

微凉乘小雨。
朦昽残照,尚含轻雾。
杨柳风多,新月又生南浦。
正是落潮时候,有人在、沙头摇舻。
相傍去。
乡音互答,爱闻吴语。
已过七里郊坰,听茅店呼灯,渔梁争渡。
去江渐近,警急犹传列戍。
欲问隋家故苑,知十六、离宫何处。
城外路。
黄昏角声如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漏迟·夜过毗陵》是一首词,由查慎行创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词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是一位著名的清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易》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四十八年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

  2. 诗词原文
    微凉乘小雨。朦昽残照,尚含轻雾。杨柳风多,新月又生南浦。正是落潮时候,有人在、沙头摇舻。相傍去。乡音互答,爱闻吴语。已过七里郊坰,听茅店呼灯,渔梁争渡。去江渐近,警急犹传列戍。欲问隋家故苑,知十六、离宫何处。城外路。黄昏角声如诉。

  3. 词牌名解释:玉漏迟,这是一首词牌名,因唐代白居易的诗“天凉玉漏迟”而得名。此调以宋祁的《玉漏迟·杏香飘禁苑》为正体。

《玉漏迟·夜过毗陵》不仅因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也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通过这首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还可以体会到他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