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夜游虎丘

笙歌十里过山塘。
到寺已昏黄。
客散当垆酒冷,僧归别院茶香。
一奁止水,一堆讲石,几转回廊。
及取无多清景,独吟独步何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中措·夜游虎丘》是一首描绘诗人夜晚游览虎丘时所见所感的词作。以下是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号他山,又号查田。他的诗才出众,曾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
  • 创作时间:《朝中措·夜游虎丘》的创作时间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查慎行的乡试和四十一年(1702年)入南书房期间,后来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1. 作品原文
  • 笙歌十里过山塘。到寺已昏黄。客散当垆酒冷,僧归别院茶香。
  • 一奁止水,一堆讲石,几转回廊。及取无多清景,独吟独步何妨。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词中“笙歌十里过山塘”描绘了虎丘夜景中热闹非凡的场景,而“到寺已昏黄”则表现了夜色中的寺庙显得格外幽静。
  • 情感表达:“客散当垆酒冷,僧归别院茶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感受,以及回归后的宁静与自在。
  • 艺术特色:查慎行的词风受到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的影响,善于使用白描手法,情韵悠长。在《朝中措·夜游虎丘》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词充满了韵味和艺术魅力。

《朝中措·夜游虎丘》不仅展现了查慎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不仅是查慎行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