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金鱼

瑶瓮盛苗,银床转水,十分爱养。
日日来看,问甚时才长。
红鳞欲透,渐小队、尾株分样。
两两。
净绿涵空,足庭阶清赏。
美人闲想。
竹叶为船,吹风戏来往。
镜光忽皱,牵动檐蛛网。
恰是一群惊避,没处几痕圆浪。
待縠纹旋细,又噞丝萍叶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红衣·金鱼》是一首描绘荷花与金鱼之间美好关系的作品。《惜红衣·金鱼》是诗人查慎行的词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也透露出作者的性情与审美情趣。以下是对其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生平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查慎行少受学于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他晚年筑初白庵而居,因号初白。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1. 创作背景:《惜红衣·金鱼》的创作背景与查慎行个人经历有关。查慎行曾游千岩赏荷花,并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取词内“红衣半狼籍”句为名。他的这一创作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其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的一种体现。

  2. 艺术特色

  • 《惜红衣·金鱼》的艺术风格细腻、含蓄,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如词中的“瑶瓮盛苗,银床转水,十分爱养”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 此外,查慎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咏物之作,而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惜红衣·金鱼》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的展示。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更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