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爱重九,斟酌吾谁与。
一棹赴嘉招,对花兼命侣。
昨为芳圃客,今作柴篱主。
也拟续前游,临觞愁独举。
沈仁山送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仁山送菊》是诗人查慎行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查慎行在重阳节前一日,被邀请赴宴赏菊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重阳节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沈仁山送菊》的介绍:
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后改名为查慎行,自号初白。查慎行幼时受到黄宗羲的影响,精研《易经》,工于诗词,声名远播。他晚年筑有初白庵,并因而得名。查慎行曾中举乡试,入南书房工作,后被授予进士出身,并选为庶吉士,最终成为翰林院编修。
诗歌原文:
- 閒居爱重九,斟酌吾谁与?一棹赴嘉招,对花兼命侣。
- 昨为芳圃客,今作柴篱主。也拟续前游,临觞愁独举。
诗句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重阳节的怀旧之情。”闲居爱重九”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的闲适生活,”斟酌吾谁与”则反映了他对友人或同伴的期待。”一棹赴嘉招”中的”嘉招”指的是邀请,表明诗人应召前往宴会。”对花兼命侣”则描绘了诗人在赏菊时与友共饮的情景。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重阳节期间的愉快心情以及他对于友情的珍视。”昨为芳圃客,今作柴篱主”反映了诗人由受邀到主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可能还伴随着某种失落感,因为从客人变成了主人,意味着失去了与旧友相聚的自由。”也拟续前游,临觞愁独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即使他试图延续过去的友谊,但酒桌上的愁绪让他难以独自举杯畅饮。
文化背景:《沈仁山送菊》不仅体现了查慎行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承载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自然的崇敬,也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沈仁山送菊》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秋天和菊花的诗作,更是查慎行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交织的艺术结晶。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读者可以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