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冠岭外,重是古道场。
摩挲菩提树,蹢躅风幡堂。
不见祖师面,徒拈一瓣香。
上人方坐雨,笑客疲津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诃林冠岭外,重是古道场。
摩挲菩提树,蹢躅风幡堂。
不见祖师面,徒拈一瓣香。
上人方坐雨,笑客疲津梁。
《光孝寺与笑成上人》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查田,浙江海宁人,是中国清代著名诗人之一。
《光孝寺与笑成上人》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圣地光孝寺的独特感受。首句“诃林冠岭外”,便描绘出光孝寺雄踞岭南、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诗中多次出现“菩提树”、“风幡堂”等意象,既体现了光孝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禅宗教义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的语言平实却意蕴深长,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在寥寥数语间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查慎行的诗歌,往往能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在寥寥几笔之间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也是其诗歌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光孝寺与笑成上人》作为查慎行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折射出清代文人的文化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