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冠岭外,重是古道场。
摩挲菩提树,蹢躅风幡堂。
不见祖师面,徒拈一瓣香。
上人方坐雨,笑客疲津梁。

光孝寺与笑成上人

诃林冠岭外,重是古道场。

摩挲菩提树,蹢躅风幡堂。

不见祖师面,徒拈一瓣香。

上人方坐雨,笑客疲津梁。

注释:

  1. 诃林:指光孝寺。
  2. 摩挲:用手轻轻抚摸。
  3. 菩提树:佛教中用来修行的树木。
  4. 蹢躅(zhú):行走时脚后跟踏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5. 风幡堂:寺庙中的幡旗飘扬的地方。
  6. 祖师:禅宗中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7. 蹢躅风幡堂:形容寺庙中风幡飘扬的场景。
  8. 见:看到或见到。
  9. 祖师面:祖师的面容。
  10. 徒:白白地、白白地做。
  11. 拈(nái):把东西拿在手上。
  12. 上人:和尚、僧人。
  13. 方:正在。
  14. 坐雨:下着雨。
  15. 笑客:嘲笑客人。
  16. 疲津梁:疲惫不堪。津梁,水陆要道,泛指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光孝寺风景和僧侣活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光孝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首句“诃林冠岭外,重是古道场。”表达了诗人对光孝寺地理位置的描述,以及对其作为古代道场的感慨。诃林,即光孝寺,位于岭南地区,历史悠久。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光孝寺在岭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渊源。

颔联“摩挲菩提树,蹢躅风幡堂。”则具体描绘了光孝寺内的情景。菩提树象征着觉悟和智慧,而风幡堂则是僧侣们诵经打坐的地方。诗人用摩挲和蹢躅这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这些地方修行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对修行的重视。

颈联“不见祖师面,徒拈一瓣香。”则是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理念的一种表达。在禅宗中,祖师被视为觉悟的导师,但诗人在这里却看不到祖师的面容,只能空手拈香,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真谛的一种困惑和无奈。这种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理解的深度,也揭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上人方坐雨,笑客疲津梁。”则转向了对诗人自己的描述。上人是和尚的意思,这里的“笑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感到疲惫不堪,就像在津梁上行走一样。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状态的自嘲,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光孝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宗教修行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