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麦苗绿,归路麦穗黄。
南方冬春交,物候总不常。
可怜百万户,户户资舂粻。
曩苦食无盐,今愁米价昂。
温风送微雨,中有饼饵香。
忍饥待食麨,差胜犁迁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来时麦苗绿,归路麦穗黄。南方冬春交,物候总不常。”诗人在离开广州时见到的麦苗是绿色的,而返回时看到的麦穗却是黄色的,这两句诗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的变化。“可怜百万户,户户资舂粻。”“南方冬春交,物候总不常”一句中的“物候总不常”,写出了南方冬春交替时节的特点,“可怜百万户,户户资舂粻。”意思是说南方的老百姓在冬天春天交接的时候,粮食总是不够用的,所以“可怜百万户,户户资舂粻。”一句,既是写实,也是对百姓生活状况的一种概括。“温风送微雨,中有饼饵香”。“温风送微雨”,这句是说,温暖的春风送来细微的雨水,正是这样美好的天气,才有了“饼饵香”。这里的“饼饵香”指的是一种美味的食品——饼,是说在这种天气下,人们吃到了美味的饼。“忍饥待食麨”,“麨”是一种面食,“忍饥待食麨”,说明连这种食物都难以得到满足。这两句诗中“温风”“微雨”等词语,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同时,“饼饵香”“麨”等词语,又表现了百姓的生活艰辛。“差胜犁迁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现在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但是比起过去那种饥饿难耐的日子要好多了。最后两句诗“曩苦食无盐,今愁米价昂”,这是说以前因为缺盐,百姓们都很难过;而如今却愁的是米价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用它来结束全诗,既与诗题相吻合(诗题为“离广州作”),又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意境:昔日离别广州之时,正值初春二月,万物生机盎然,而此时重返广州之际,已是深秋十月,稻谷金黄。
【答案】
译文:二月八日我从广州出发的时候,麦苗还是绿油油的,而现在我回来了,看见麦穗已经黄了。南方的冬天和春天
总是交替出现,物候总是不能预测的。可怜的百姓有百万户,家家户户都需要粮食才能维持生活。以前人们没有
盐吃,现在只能愁大米价格高。温柔的春风带来了细细的春雨,还有香味扑鼻的饼和饵。忍受着饥渴等待
食物的人比种田的人还要辛苦些,他们勉强能够耕种荒地。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离开广州时的
情景和心情。诗人从广州出发时,正值早春二月,万物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诗人返程归来,却已到了晚秋十月
,稻谷金黄,收获在即。诗人以“初离广州”、“复归广州”为线索,从“来时”写到“归路”,由远及近,由虚到实
,层次分明。前四句主要写景,后六句主要是叙事,其中既有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