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鱼诗

昔读鱼具诗,纤悉苦难晓。
今来江湖畔,意外骇机巧。
竹竿二尺长,芳饵系其杪。
曲钩浑不用,缗直影随表。
濊濊水声中,鳞鳞出白小。
有如拾蚌蛤,一一向盆沼。
十不失二三,得心手驯扰。
自从罔罟设,水族久莫保。
此法古未传,吁嗟更谁造。
庖厨穷口腹,物命例短夭。
有情为恻然,放箸吾忍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搭鱼诗》是清代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以下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查慎行,字夏重,号查田,浙江海宁人,清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黄宗羲并称为“东南诗坛领袖”。他的作品多受东坡、放翁的影响,擅长注苏诗,并且在朱彝尊去世后成为东南诗坛的重要人物。
  2. 诗歌形式:《搭鱼诗》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捕鱼方式的写作手法,作者利用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将捕鱼过程中的技巧和情感融入到诗句中。这种技巧上的创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3. 文学价值:《搭鱼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古代捕鱼技艺的一种记录,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对传统捕捞方法的不满,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思想内涵:《搭鱼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捕鱼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当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此外,这首诗还传达了诗人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珍视。
  5. 艺术特色:《搭鱼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这种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6. 社会影响:《搭鱼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渔民的生存状态,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这部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创作灵感。

《搭鱼诗》不仅是查慎行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清代及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