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与恒斋月下论诗

庾公楼外月,飞光上云崖。
此时两相对,此景良自佳。
我挟山野性,寻君到衙斋。
不弃贫贱交,酬唱晨夕偕。
脱略分虽忘,终不杂恢谐。
所商在文字,虚受非击排。
纵论古与今,泻胸走江淮。
力欲追正始,旁喧厌淫哇。
向来风骚流,泛滥无津涯。
可传必有故,长松出樊柴。
明明正变途,花叶殊根荄。
须求作者意,勿使本分乖。
新诗压时贤,高朗洵少侪。
当与古争胜,拾级巳得阶。
人言簿书烦,正坐乏雅怀。
君怀皎如月,尘雾其能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十七夜与恒斋月下论诗》是明代文人徐祯卿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源于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生活。他主张诗歌应具有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同时,他也认为诗歌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他提到“如春花秋月之明艳”,用来形容诗歌的美;又如“如琴瑟之和谐”,用来形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些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月十七夜与恒斋月下论诗》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章,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