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留别张弘蘧庶常

南风激船如释箭,片帆晓发平湖县。
百六十里半日程,第四桥边一相见。
开怀各话别中事,苍狗浮云凡几变。
三年善病君差强,君但忧贫不忧贱。
我今落魄仍江湖,明朝又欲西辞吴。
酌君之酒与君别,杨花拂头鬓双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江留别张弘蘧庶常”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古诗,全诗内容表达了对离别场景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展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查慎行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
  • 创作时期:该诗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具体时间不详。此时查慎行正值壮年,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1. 诗歌原文
  • 南风激船如释箭,片帆晓发平湖县。
  • 百六十里半日程,第四桥边一相见。
  • 开怀各话别中事,苍狗浮云凡几变。
  • 三年善病君差强,君但忧贫不忧贱。
  1. 诗歌解析
  • 第一句分析:“南风激船如释箭”,这句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南风吹动船只的场景,如同弓箭被射出一般迅速。这既形象地传达了海上航行的速度感,也暗喻着离别的紧迫和迫切的心情。
  • 第二句分析:“片帆晓发平湖县”,“片帆晓发”意味着船只在黎明时分缓缓启航。这个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这次别离场景的精心安排,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无论目的地如何,都需要开始新的旅程。
  • 第三句分析:“第四桥边一相见”,“第四桥边”很可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代表了诗人与张弘蘧之间的某种约定或者回忆之地。这里的相见则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告别。
  • 第四至第六句分析:通过“开怀各话别中事”到“苍狗浮云凡几变”,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变化的坦然接受。
  • 第七句分析:“三年善病君差强,君但忧贫不忧贱”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不必过分担忧自己的贫穷而忽视内心的尊严和价值。
  1. 主题思想
  • 情感表达:整首诗贯穿着诗人对于别离的深情与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关怀和祝福。
  • 人生哲思: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述,诗人提出了关于生命、时间和命运的哲理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道路和价值观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查慎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有序,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串联起离别的场景与心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

《吴江留别张弘蘧庶常》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一段深厚的友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对于喜爱古代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