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埭接长桥,桥形落螮蝀。
市喧夜微息,犬吠船犹动。
可怜一川月,细碎如泼汞。
忍负好秋光,推篷兀残梦。
长水塘夜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水塘夜泊》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停泊于长水塘时所见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水乡夜色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高埭接长桥,桥形落蝃蝀”直接点明了场景:夜晚时分,诗人停靠在高高的堤坝上,远处的长桥如一条细长的银色丝带,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这里的“蝃蝀”可能是指桥的形状,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动态的感觉。颔联“市喧夜微息,犬吠船犹动”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声音:“市喧”意味着夜晚虽然平静但并不死寂,周围的市集在夜幕下依旧热闹;而“犬吠船犹动”则表明尽管四周静悄悄,船上的声响却依然清晰可闻。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静态的自然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在颈联“可怜一川月,细碎如泼汞”中,诗人通过“一川月”来表达对月光的赞美,同时用“泼汞”来形容月亮的光芒如同液体般洒满江面,给人以柔和而清冷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孤独的旅人身份。尾联“不忍负好秋光,推篷兀残梦”则是全诗情感的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即将到来的清晨残梦的留恋。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对人生旅程中那些难忘时刻的怀念。
《长水塘夜泊》作为清代查慎行的作品,不仅以其精细的描写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中孤独与思念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