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门晓发

月落日未升,大星明一个。
舟人贪早起,客子便晨卧。
忽闻水气腥,知有渔榔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苏州逢故人》是清代魏耕的诗作。该诗作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时在苏州城西门胥门遇见旧友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及对往昔的回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晓发苏州逢故人》是由清代著名诗人魏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魏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还曾担任地方官员,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2. 诗作原文: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3. 诗歌内容解析: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晨出发的情景。第一句“鸡鸣残月下金阊”描写了天刚刚破晓时的宁静景象,月亮还未完全落下,而城门已经开启,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第二句“白鹤孤栖城上霜”,则以白鹤孤独栖息于霜降的古城之上,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凄凉之感;第三、四句“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表现了诗人骑马出行的匆忙感以及道路的漫长与曲折;最后两句“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则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昔日战友或同乡因战乱离散,只能相对而泣,共同怀念着曾经的家园。
  4. 背景分析:诗作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变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胥门”即古苏州的西门,是当时城市的重要出入口,也见证了许多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晓发苏州逢故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