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日未升,大星明一个。
舟人贪早起,客子便晨卧。
忽闻水气腥,知有渔榔过。
【注释】胥门:地名,在今江苏苏州。晓发:天刚亮起床时出发。大星:即太白金星。明一个:显得特别亮。贪:喜欢。晨卧:早晨就睡觉。水气腥:水中的腥味。渔榔:捕鱼用的木器(“榔”是打击声)。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清晨离开胥门时的情形。首句写日落月升,天色未明;次句写天空中的北斗大星,光芒独耀;三句写舟人贪睡早起,而旅客却要趁早安睡;末句写听到水中鱼网的声音,知道有人捕鱼。全诗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月落日未升,大星明一个。
舟人贪早起,客子便晨卧。
忽闻水气腥,知有渔榔过。
【注释】胥门:地名,在今江苏苏州。晓发:天刚亮起床时出发。大星:即太白金星。明一个:显得特别亮。贪:喜欢。晨卧:早晨就睡觉。水气腥:水中的腥味。渔榔:捕鱼用的木器(“榔”是打击声)。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清晨离开胥门时的情形。首句写日落月升,天色未明;次句写天空中的北斗大星,光芒独耀;三句写舟人贪睡早起,而旅客却要趁早安睡;末句写听到水中鱼网的声音,知道有人捕鱼。全诗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赏析”,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诗句的大意、关键词的含义、作者的情感。 【译文】 高高的堤坝与长长的桥梁相连,桥的形状像蚯蚓一样。夜幕降临时,街市上很安静,只有狗吠声不时传来,船还在不停地行驶。可惜那一片河面上,只有一弯残月,像细碎的铅块撒在水面上一样。不忍心辜负这美好的秋光,只好把船篷打开,任凭自己在残梦中漂浮。 【赏析】
诗句释义: - 庭桂初开邻人有来乞花者:庭院中的桂花刚刚开放,邻居就有人前来请求采摘。 - 吴阊十日游,归棹及秋仲:作者在吴地游览了十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秋天的中旬了。 - 入门视庭桂,破蕾暗香动:走进家门,看到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开放,花香弥漫。 - 常时花最早,七夕露华重:平常时候,桂花是最早开放的,而七夕那天,露水更加浓重。 - 苦怪今年迟,曾经上年冻:很奇怪的是,今年桂花迟迟不开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豪迈激昂、感情深沉著称,同时也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豆棚为风雨所坏:豆棚被风雨所破坏,形容生活困苦。 平生乏鲜肥,肉食非所慕:平生没有奢侈的食物,吃肉不是我所追求的。 偶然营口腹,蓄念计必误:偶尔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但长远来看,这样做会后悔。 春种瓜豆苗,爱养厸孩孺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狂澜打头山压面,局蹐乾坤萦一线。 - 译文:汹涌的波浪冲击着我的头顶,山峰似乎压在我的肩膀,整个世界仿佛被一条细线所束缚。 - 注释:“局蹐”意为“局促不安”,这里形容诗人行走时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行路艰难的情形,通过“狂澜”、“山压”、“局蹐”等词,生动地表达了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境。 2. 我行畏路知路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与友人朱恒斋太守相遇后,因故未赴约而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以下是逐句翻译: 1. 湓城之游未果作诗示德尹兼答朱恒斋太守 湓城之游:指作者与朋友在湓城(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一次聚会。 未果作诗:没有写成诗。 示德尹兼答朱恒斋太守:给德尹(可能是德尹的朋友)写诗,并回复朱恒斋(太守的朋友)。 2.
【注释】恶草:这里指杂草。 亲锄:亲手除去。 清泉:这里比喻甘美的泉水。 四体勤:四肢勤奋,勤劳。 两目玩:指悠闲自在地欣赏花的美丽。 舍之:即弃之,指离开。 东篱:指菊花种植的地方。 根:这里指种菊的根。 【赏析】《种菊诗示克建克承两儿时余将往湓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之一。全诗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和对孩子们辛勤劳作、不辞劳苦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