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胡可居,无端两憔悴。
侵寻叹末路,卤莽悔初志。
岂无骨肉恩,聚少别苦易。
分驰十年外,庐舍任榛刺。
残冬偶同归,草草如旅次。
杜门得半载,村巷传异事。
不知相见欢,中有思亲泪。
两柩犹在堂,牛眠指何地。
堪舆及日相,时俗多拘忌。
吾宁葬吾亲,忍规子孙计。
所嗟艰物力,动辄故人累。
浔阳贤使君,清俸烦远致。
有生迫孤露,久矣众所弃。
谁能念穷交,尚举麦舟义。
当之恐过分,一感再三愧。
佳招况逾期,欲往未得遂。
我贫荷见谅,应并谅此意。
鸿雁满江湖,诗成特先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与友人朱恒斋太守相遇后,因故未赴约而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以下是逐句翻译:
- 湓城之游未果作诗示德尹兼答朱恒斋太守
湓城之游:指作者与朋友在湓城(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一次聚会。
未果作诗:没有写成诗。
示德尹兼答朱恒斋太守:给德尹(可能是德尹的朋友)写诗,并回复朱恒斋(太守的朋友)。
- 贫贱胡可居,无端两憔悴
贫贱:指贫穷和低贱的生活状态。
胡可居:怎么能够安居。
无端:无缘无故。
两憔悴:形容自己因贫困和忧愁而容颜憔悴。
- 侵寻叹末路,卤莽悔初志
侵寻:时间逐渐推移。
叹末路:感叹自己的道路走到了尽头。
卤莽:鲁莽,轻率。
悔初志:后悔当初的决定或想法。
- 岂无骨肉恩,聚少别苦易
岂无骨肉恩:难道没有血脉相连的亲情和恩情。
聚少:相聚的时间很少。
别苦:离别的痛苦。
- 分驰十年外,庐舍任榛刺
分驰:分别行走。
十年外:十年之后。
庐舍任榛刺:房屋被荆棘覆盖,形容生活困苦。
- 残冬偶同归,草草如旅次
残冬:年末的冬季。
偶同归:偶然一起回家。
草草如旅次:匆忙地像旅途中的人一样。
- 杜门得半载,村巷传异事
杜门:闭门不出,这里指长时间不出门。
得半载:过了半年。
村巷传异事:村里小巷里传来各种奇怪的事情。
- 不知相见欢,中有思亲泪
不知相见欢: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见到对方。
中有思亲泪: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
- 两柩犹在堂,牛眠指何地
两柩:两个丧柩,指的是去世的亲人。
犹在堂:仍然放在厅堂里。
牛眠:用牛来埋葬死去的人。
- 堪舆及日相,时俗多拘忌
堪舆:古代的一种迷信,认为人的生死与风水有关。
及日相:等到日子到时再做。
时俗多拘忌:当时的习俗有很多忌讳。
- 吾宁葬吾亲,忍规子孙计
宁葬亲:宁愿埋葬自己的亲人。
忍规子孙计:忍心为自己的子孙考虑。
- 所嗟艰物力,动辄故人累
所嗟:感叹。
艰物力:困难的生活条件。
动辄:稍有不慎就会。
故人累:为故人带来麻烦或损失。
- 浔阳贤使君,清俸烦远致
浔阳贤使君:指浔阳的贤达之士,使君是对州郡长吏的尊称。
清俸:清廉的俸禄。
烦远致:为了远方的人而劳心费力。
- 有生迫孤露,久矣众所弃
有生:此生,指作者自己。
迫孤露:形容孤独无助。
久矣:已经很久了。
众所弃:被大家遗弃。
- 谁能念穷交,尚举麦舟义
谁:什么。
念穷交:思念穷困的朋友。
尚举麦舟义:依然愿意承担起帮助他人的义务。
麦舟义:用麦子制成的船只,比喻救急渡难的工具。
- 当之恐过分,一感再三愧
当之:面对这种情况感到不安。
恐过分:担心自己做得过头了。
一感再三愧:一次受到感动就深感惭愧。
- 佳招况逾期,欲往未得遂
佳招:美好的邀请或机会。
况逾期:已经过期了,即错过了这个机会。
欲往未得遂:想要去却没有实现。
- 我贫荷见谅,应并谅此意
我贫:我的家境贫寒。
荷见谅: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
应并谅此意:也应该得到你的理解和谅解。
- 鸿雁满江湖,诗成特先寄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来比喻书信或消息。
满江湖:遍布整个江湖,形容广泛传播。
诗成特先寄:诗歌写好后特意先寄出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友情和人生困境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