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埠至曹村四十里间桃李夹路

遥林春鸟啼,客枕促晨起。
有村有园圃,无处无桃李。
烟气薄花光,迷蒙四十里。
方当鞍马倦,忽值风日美。
欲去转踌蹰,北行恐无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花埠至曹村四十里间桃李夹路》是清朝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后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2. 诗歌原文:远树迷烟翠,春禽啼处幽。客枕促晨起,有村有园蔬。 无际花光薄,迷蒙四十里。方当鞍马倦,忽值风日美。欲去转踌躇,北行恐无此。新月夜生晕,朝来果作风。初闻响骚骚,停午声蓬蓬。砂砾本附地,𥳽荡忽向空。
  3. 文学价值:查慎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红花埠到曹村四十里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春天乡村的美好景象。诗中的“烟气薄花光”等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同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田园诗的宁静美好,又不乏山水画的意境深远。查慎行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红花埠至曹村四十里间桃李夹路》不仅是一首描写乡村美景的诗作,更是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与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