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馆北门寒夜不寐起来霜月满庭有怀诸弟

寒城宫漏永,孤馆耿无寐。
起看残月升,棱棱挟霜气。
徘徊夜将半,惜此姜肱被。
独客不可为,无端感憔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馆北门寒夜不寐起来霜月满庭有怀诸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当时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

首联“移馆北门夜雪时,起坐相悲对玉墀。”写自己因怀念远在家乡的弟兄们而感到悲伤。移馆,指搬家。北门,指成都北门外的草堂。时,指此时,即冬天。玉墀:台阶的美称。

颔联“西郊望幸驱我老,南国移来托孤深。”写唐肃宗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入朝辅政。这两句中,“西郊”与“南国”,既点明地点,又暗示了自己远离朝廷、寄人篱下的处境。“西郊”,指南唐时期,唐肃宗曾在长安西郊行猎,曾召见杜甫,想让他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但未果。后来,唐肃宗驾崩,玄宗继位,改元为“至德”,唐肃宗的儿子李亨被立为皇帝,是为唐上元元年,史称唐肃宗的“上元”年号。杜甫在这一年秋天离开成都草堂,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去投奔他的族兄杜观。杜甫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怀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在政治上不能有所建树,所以心情十分抑郁。“西郊”与“南国”,既点明地点,又暗示了自己远离朝廷、寄人篱下的处境。

颈联“忆昔声名动天府,诸公莫肯顾衰朽。长歌正引吭欲发,忽听更漏促清晓。”回忆当年自己在成都时,声望很高,受到许多人的敬重。然而现在,自己却成了一位年迈体衰的诗人了。“长歌正引吭欲发”一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忽听更漏促清晓”一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达了自己对弟弟们的思念之情和期待他们能够早日回到身边的愿望。这两句诗中,“何时一樽酒”与“重与细论文”,既体现了诗人对弟弟们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