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平溪道中

马足声坚冻未融,楚南晴雪照黔东。
百家废井悬军后,一路啼猿灌莽中。
斑白逢人愁铤兽,萑苻何地集哀鸿。
书生亦有伤时泪,袖湿征鞭裹朔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查慎行创作的《雪后平溪道中》是一首描绘雪后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后改名,号他山、查田,晚筑初白庵而居,因号初白。查慎行精于《易经》,工于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书成,因病乞归,终老林下。其诗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为清初一大家,词曾师从表兄朱彝尊,能博采众长,不拘一格,以白描、情韵取胜,著有《敬业堂诗文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2. 诗歌原文及鉴赏:《雪后平溪道中》是查慎行晚年的作品,描绘了雪后的江南水乡景色和诗人行走其中的感受。诗中写道:“马足声坚冻未融,楚南晴雪照黔东。百家废井悬军后,一路啼猿灌莽中。斑白逢人愁铤兽,萑苻何地集哀鸿。书生亦有伤时泪,袖湿征鞭裹朔风。”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江南水乡的景象以及诗人行走其中的感受。诗中的“马足声坚冻未融”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宁静景象;“楚南晴雪照黔东”则展现了诗人对北方的深切记忆与思念。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3. 诗歌背景:查慎行一生走南闯北,关注较多的是长期战争和苛捐杂税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其代表作除了《雪后平溪道中》外,还有《麻阳运船行》、《偏桥田家行》、《养蚕行》、《麦无秋行》、《悯农诗和朱恒斋比部》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4. 诗歌艺术手法:查慎行的诗歌艺术手法多样,擅长用白描和情韵来表现主题思想。《雪后平溪道中》在艺术上同样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查慎行在诗中使用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雪后的江南水乡之美。同时,查慎行善于运用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雪后平溪道中》是查慎行晚年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查慎行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文学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