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

寒空月黑𦦨初熏,照夜俄生万岭云。
赤帜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
危时莫以烽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
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忧虑与担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少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工诗,声名远震朝廷。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 诗歌原文
    寒空月黑焰初熏,照夜俄生万岭云。
    赤帜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
    危时莫以烽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
    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

  2. 诗歌赏析

  • 首联“寒空月黑焰初熏,照夜俄生万岭云”:描绘了一幅夜晚景象,寒空之下月光昏暗,烽火燃烧产生的烟霭仿佛初升的晨曦,照亮了四周的山峦。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
  • 颔联“赤帜千人争赵壁,火牛百道走燕军”:进一步描绘战争的残酷,成千上万的士兵手持红色旗帜,争相争夺赵国的阵地,而火牛军队则如百道闪电般横扫战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 颈联“危时莫以烽为戏,我意方忧玉亦焚”: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担忧。他认为,虽然烽火是用来报警的信号,但在危难时刻,不应将其视为娱乐,因为真正的危机可能比表面的烽火更令人忧虑。
  • 尾联“不信劫灰吹不尽,草间狐兔尚成群”: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后残破景象的深刻印象。即使战火已熄,但废墟之上仍有狐狸兔子自由地生活着,象征着战争留下的破坏和创伤无法完全清除。

《夜观烧山和中丞公韵》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诗作,也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反思和批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