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

楼船直下拥旗旌,绝胜貔貅十万兵。
吴汉威名如敌国,魏公倚重抵长城。
铁桥徼外先声度,铜柱天南赤手擎。
若问封侯何事业,征南原是一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是一首表达对大中丞杨公敬仰之情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的作者查慎行,其字仲木,号他山,清代诗人,有诗集《敬业堂诗集》留传于世。查慎行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其作品广受后人赞誉。
  2. 诗歌原文:乌爨要荒路几千,牙门小驻且江边。他年峴首沈碑会,不羡龙山落帽筵。千古英雄皆史册,一时形胜又山川。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描写杨公驻守边关的雄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杨公的敬仰和对其功绩的高度认可。诗句中的“乌爨要荒路几千”描绘了边疆荒凉的景象,而“牙门小驻且江边”则展现了杨公驻扎的地点以及他谨慎的态度。后两句“他年峴首沈碑会,不羡龙山落帽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杨公的功绩能够得到历史的铭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4. 文学地位:《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作为查慎行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查慎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其卓越的创作才能。同时,这首诗歌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5.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传播传统文化、提升文学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呈大中丞杨公二首 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查慎行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