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持朝议,从人指异同。
不闻廷辨语,真有大臣风。
局定闲居后,名高薄谴中。
肯留毫发恨,物论久方公。
哭朱大司空六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朱大司空六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作,通过描绘朱大司空生前的事迹和成就,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厉鹗齐名,合称“查厉”。他的诗文以清新淡雅见长,尤其擅长五言古诗,被后人誉为“清诗之冠冕”。其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诗歌原文:正色持朝议,从人指异同。不闻廷辨语,真有大臣风。局定閒居后,名高薄谴中。肯留毫发恨,物论久方公。
诗歌解析:此诗通过对朱大司空生前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其正直无私的品质。诗中的“正色持朝议,从人指异同”表明了他在朝堂上坚定的态度和公正无私的言行;“不闻廷辨语,真有大臣风”则进一步突显了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大臣形象。最后两句“肯留毫发恨,物论久方公”表达了他对自身行为的自豪以及对后世评价的淡定,体现了其高洁的人品和从容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查慎行的《哭朱大司空六首》不仅是对其一生政治生涯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其个人品德的深刻赞颂。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对朱大司空的深切敬意和无限怀念。通过对朱大司空生平事迹的回顾,诗人不仅展现了朱公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格,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查慎行的《哭朱大司空六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