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屯溪坐竹筏至休宁县

江路西来尽,轻装称竹船。
人家新屋宇,村落好山川。
沙塌鱼跳岸,芦荒雁下田。
怕谈兵火事,犹记八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屯溪坐竹筏至休宁县》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乘坐竹筏,沿着西来的江路行进时所见的景色与内心感受。下面将围绕此作品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学受到黄宗羲的影响,工于《易经》,并且因才华被康熙帝所赏识。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白描和情韵,成为清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内容:诗中“江路西来尽,轻装称竹船”,描绘了作者乘竹筏沿江而下的景象。接下来的“人家新屋宇,村落好山川”,展现了沿途的新屋和美丽山水。“沙塌鱼跳岸,芦荒鴈下田”则反映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乡村生活的宁静。最后两句“怕谈兵火事,犹记八年前”,透露出对过去战争记忆的回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珍视。
  • 艺术特征:查慎行的诗作具有明显的白描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他的诗在细节描写上尤为出色,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历史时期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文化价值:在文化传承方面,《从屯溪坐竹筏至休宁县》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朝初年社会风貌、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思想感情。

查慎行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也是了解清代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通过《从屯溪坐竹筏至休宁县》,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