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
栀额黄添晕,檀心蜜作香。
折应伤岁暮,力欲挽春阳。
待共梅花笑,先期耐雪霜。
腊梅和中丞公韵
介绍
《腊梅和中丞公韵》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梅花的孤傲与坚韧以及中丞公的品质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追求和人格魅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他少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因病乞归林下。
诗歌原文: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栀额黄添晕,檀心蜜作香。折应伤岁暮,力欲挽春阳。待共梅花笑,先期耐雪霜。
诗意解析:诗中“一枝开异域”表达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它来自远方,不拘于常规,独树一帜。“独秀殿群芳”则是说在众多花之中,梅花以其独特的姿态脱颖而出,成为众花之冠。“栀额黄添晕”描绘了梅花花瓣上黄色的斑点,增添了几分色彩。“檀心蜜作香”则形容梅花散发出的香味如同蜂蜜般浓郁而持久。“折应伤岁暮”,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力欲挽春阳”展现了梅花顽强生命力的形象,即使在严寒中也要努力绽放。“待共梅花笑,先期耐雪霜”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艰难困苦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创作背景:查慎行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查慎行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世界。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腊梅和中丞公韵》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佳作。通过对梅花特性的细腻刻画和对其背后寓意的深刻挖掘,查慎行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