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叶大麦穗黄,百株垂柳干株杨。
东村西村通桥梁,鸡鸣犬吠流水长。
养蚕作茧家满筐,种豆绕篱瓜绕墙。
趁墟日出驱马羊,秧哥杂沓携巴郎,怀中饼铒牛酥香。
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
阿浑伯克衙前忙,分水雇役兼征粮。
衣冠大半仍胡俗,郡县从新隶职方。
轮台之悔思汉皇,穷兵西域晚自伤。
后来岑著作,歌词尤慨慷。
城头吹角雪茫茫,边风夜吼不可当。
一川碎石挟之舞,误惊群燕翻空翔,至今诵之心悲凉。
荒微忽变丰乐乡,天时地气应蓄昌。
轮台之歌我继作,人间何处无沧桑。
轮台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轮台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这首诗直写军情战事,表达了对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的赞美,展现了全军将士的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诗中描述了轮台城的夜景,城头夜吹角声凄凉,北风中的旄头(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旗帜)坠落,羽书(军中紧急文书)昨夜过渠黎(地名),单于已在金山西面。戍楼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屯在轮台北部,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的高昂士气和坚定决心。
《首秋轮台》中岑参与其弟岑参并称“二岑”,岑参的《首秋轮台》描绘了轮台万里之地,虽无事历三年却依旧孤寂,体现了边地生活的漫长与士兵的孤独感。《首秋轮台》中的“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不仅表达了地理位置的偏远,也反映了戍边生活的漫长与孤寂。同时,该诗句还透露出一种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于和平的渴望。而《轮台歌》则是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通过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
岑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战场的残酷与豪情壮志巧妙融合,形成了一首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富有文学美感的诗歌。这首诗不仅是岑参文学成就的标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轮台歌》及其背景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到岑参对军事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情感,以及他作为诗人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
《轮台歌》作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评价。它不仅揭示了战争的真实面貌,还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英勇军人的赞美。通过对《轮台歌》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人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