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巴什驿壁

万山尽作僧枯槁,沙尘三月焉耆道。
春风先我出关来,不傍荒崖生寸草。
茨墙土屋息征骖,一榻聊谋客睡酣。
正过清明好时节,新莺旧燕满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苏巴什驿壁》是清代诗人施补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边塞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施补华(1745—1819),字子野,号石屋,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施补华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在康熙年间做过内阁中书,后来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晚年则在家乡度过。其诗作风格清新淡雅,语言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诗歌原文:万山尽作僧枯槁,沙尘三月焉耆道。春风先我出关来,不傍荒崖生寸草。茨墙土屋息征骖,一榻聊谋客睡酣。正过清明好时节,新莺旧燕满江南。

  3. 诗歌赏析:《题苏巴什驿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诗中的“万山”与“僧枯槁”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示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寂静。接着,“沙尘三月焉耆道”进一步衬托出边塞气候的恶劣以及环境的艰苦。

《题苏巴什驿壁》作为施补华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及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