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城东七十里,蝶飞燕语春风温。
杨柳清随一湾水,桃花红入三家村。
山童盘跚作胡舞,野老钩辀能汉言。
苜蓿葡萄笑相献,年来渐识官人尊。
托和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托和奈作》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施补华创作于清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诗歌内容:诗歌描绘的是一幅春天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季里自然景色的美好。诗中的“山童盘跚作胡舞”和“野老钩辀能汉言”,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样的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传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施补华,字均甫,一字均父,是清代浙江乌程人。他是一位举人,曾官至山东候补道。除了诗歌创作,施补华还著有《泽雅堂诗文集》。其文学成就不仅在诗歌方面,还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文学兴趣。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寄托志向、反映社会现实。作为一位生活在清朝中期的文人,施补华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诗作既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施补华或许希望传递出一种超脱俗世的宁静与平和,这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追求。
《托和奈作》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施补华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它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首作品,可以窥见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