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其一

颇似嵇康懒,经旬一上台。
清斋寒食过,多病故人来。
草爱春阴合,花看暮雨开。
相将话残烛,夜半有轻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居处的景色与诚挚待客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诚朴的性格。

《客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转变。在成都草堂落成后,杜甫开始过上了一种比较宁静的生活,他的居所周围春水涨满,鸥鸟结队飞来,这样的生活环境为创作此诗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诗中前两句描写居处的环境,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诗中的后六句则转向对有客来访的喜悦以及诚恳待客的情景。杜甫在这里展现了他对宾客的真诚态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不仅亲自扫花径迎接客人,还特意为客人准备了陈酒。这种对生活细节的真实描写,使得全诗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使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氛围和人际交往的真实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客至》也是一首典型的纪事诗。它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生活气息的画面生动呈现出来。这种细腻的笔触不仅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诗人的居所,也使得整首诗显得自然浑成,一线相接。

杜甫的《客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位伟大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这不仅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重视人际关系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及其诗歌创作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