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二茗草堂追悼叶上舍元址得诗五章

恻恻摧摧,事难往追。
委世而没,人知子谁?
摧摧恻恻,事往难忆。
秋花在庭,念子颜色。(一章)
林日欲下,蛛丝满门。
窅然深堂,疑子尚存。
积苔犹昔,已无屐痕。
惨我望目,如对夕昏。
一蛩悲语,倘为吟魂。(二章)
何贼乎寿,夭其盛年。
测子夙意,冥应未捐。
子之故人,发将变元。
召灵以气,知来慰怜。
颓云一牖,已成古天。
钟期手爪,吾盼琴弦。(三章)
以子郁忧,与弦结纠。
畴来抚之,而发其幽。
我亦能抚,不抚亦休。
大溟无涘,曷容系舟?
昔别晚春,今来早秋。
五年积雨,逝不还流。
百年一瞬,均此悠悠。(四章)
落叶难扫,人以愁老。
匿心吾中,谁识荣槁?
子为和风,我为微草。
当其拂嘘,习亦忘好。
在习忘好,今始悟稀。
孑影悽悽,搴子之帏。
掩子之帏,恐有风吹。
要留子魂,来我梦依。(五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二茗草堂追悼叶上舍元址得诗五章》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一首诗作。王稚登,字伯厚,一字处厚,号琼台子,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出生,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南浔区)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作家。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中叶,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不安。作者在游览杭州西湖时,看到湖边的茶馆里,一个老茶客正在吟诵《赤壁赋》,而旁边的年轻人则在谈论着一些与国家大事无关的事情。这让王稚登想起了自己曾经游历过的苏州园林中的亭子,那里的亭子里也经常有人在那里吟诵诗词,讨论国事。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那些热爱文学的人的赞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