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枝 其五 五阕

落过街头雨。
打过城头鼓。
六曲纱棂,一星篝火,二更弦语。
到三更斜月、下廊时,已无人延伫。
竹外蒙蒙雾。
苔上沉沉露。
飞雁横江,啼虫满井,牵牛在渚。
让一双荷背、小鸳鸯,宿香烟深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连理枝·五阕》是清朝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落过街头雨。打过城头鼓。六曲纱棂,一星篝火,二更弦语。到三更斜月、下廊时,已无人延伫。竹外濛濛雾。苔上沉沉露。飞雁横江,啼虫满井,牵牛在渚。让一双荷背、小鸳鸯,宿香烟深处。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连理枝·五阕》通过对雨打城门、夜深人静等场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诗中“侬肯将欢守”与“欢肯将侬负”表达了一种相互依恋但又无法相守的无奈。
  • 意象描绘:姚燮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来表现这种情感。例如,“街头雨”、“城头鼓”等描绘了夜晚的风雨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竹外濛濛雾”、“苔上沉沉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加深主题的情感色彩。
  • 语言风格:姚燮擅长使用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语言既富有韵律美,又充满情感表达。如“六曲纱棂,一星篝火,二更弦语”等句子,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姚燮(1805年—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江苏铜山(今徐州)人。清代诗人,有“今之诗人不及古人”之叹。他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安定,其词作以豪放著称。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姚燮通过自己的诗歌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 个人遭遇:姚燮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的家族曾因反对清政府而受到迫害,他本人也曾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这些经历让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感受,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连理枝·五阕》不仅仅是一首诗文作品,它更是姚燮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