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二十四阕 其二十三 并序

季招归,崔护老。
此境此生了。
惜惜师师,终逊个人好。
赁来旧巷楼栖,药炉经拂,要闲煞、灯昏钟晓。
事难料。
倘然卖婢牵萝,空谷托孤抱。
踏遍春山,那是断肠草。
何如辽海归来,楚云大去。
剩一阕、绛唇悲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三》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古诗。此诗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奈的悲伤。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主人公与爱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因种种困难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诗中“季招归,崔护老。此境此生了”一句,不仅传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的终结和主人公内心的失落。

从艺术手法方面来看,该诗运用了许多传统的诗词表现手法。如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卖婢牵萝”、“空谷托孤抱”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深度,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突出。同时,姚燮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对比等手法,使得整个诗歌层次丰富,情感饱满。例如,“踏遍春山,那是断肠草”,这句话既描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痛苦,又通过“断肠草”这一形象化的语言,加强了其悲痛的情感强度。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三》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的“惜惜师师,终逊个人好”一句,不仅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爱情中个体的挣扎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中人物的痛苦与哀愁。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特征。在清代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爱情常常受到严格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影响,而这首诗则展示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爱情观念,即对于真爱的追求和捍卫。这种情感的追求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因此,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十三》作为姚燮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超的技巧,同时也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深刻的层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也能够从中汲取对于人生情感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