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二十四阕 其三 并序

笋登盘,樱结社。
金犊喜传驾。
花好当筵,月好是良夜。
尽渠紧束红葹,牢缠翠菂,肯轻被、雾撩云惹。
宴初罢。
陡看酒逼双涡,百态变秾冶。
暖玉偎胸,半臂背人卸。
几回倚竹看星,拨花嗅露,道此刻、夜将深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 二十四阕 其三 并序》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以“二十四阕”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姚燮(1805年—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瑶花女史等,浙江镇海人,清朝诗人、文学家及书画家。他的文学创作在清代有较高地位,尤其擅长写景咏物和抒情言志的诗作。
  1. 诗歌原文
    笋登盘,樱结社。金犊喜传驾。花好当筵,月好是良夜。尽渠紧束红葹,牢缠翠菂,肯轻被、雾撩云惹。宴初罢。陡看酒逼双涡,百态变秾冶。暖玉偎胸,半臂背人卸。几回倚竹看星,拨花嗅露,道此刻、夜将深也。

  2. 诗歌解析

  • 情景描写: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和气氛,如“花好当筵”、“月好是良夜”,展现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 人物心理:通过对宴后人物动作的描写,如“陡看酒逼双涡”,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社交场合中的微妙心理变化。
  • 象征意义: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如“花好当筵”、“雾撩云惹”,都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姚燮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文化内涵:《祝英台近 二十四阕 其三 并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祝英台近 二十四阕 其三 并序》是姚燮的一首代表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姚燮文学创作的高峰,也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