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寄沈东岑吴中

记绿蘋桨短,红藕帘疏,共倚春词。
一曲伤离后,问灯云榻雨,梦瘦还肥。
只愁画梁如昔,巢燕已全非。
暮宿酒痕青,罗襟待浣,又蘸新啼。
依稀。
那回事,算值得人人,眉楚鬟凄。
烟水东流尽,便等身金好,难铸相思。
试看女坟湖上,日夕鹧鸪飞。
恁一路江南,杨花乱落人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旧游 寄沈东岑吴中》是一首清代诗人姚燮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沈东岑在吴中地区共度时光的美好回忆。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记绿蘋桨短,红藕帘疏,共倚春词。一曲伤离后,问灯云榻雨,梦瘦还肥。只愁画梁如昔,巢燕已全非。
    暮宿酒痕青,罗襟待浣,又蘸新啼。依稀。那回事,算值得人人,眉楚鬟凄。烟水东流尽,便等身金好,难铸相思。
  2. 主题分析
  • 怀旧情绪:《忆旧游·寄沈东岑吴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诗中的“共倚春词”、“问灯云榻雨”等描绘了一幅和谐共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切留恋。
  • 离别之感:诗中“一曲伤离后”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通过描述别离后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哀思和不舍。
  •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也丰富了诗的情感色彩。如“绿蘋桨短”、“红藕帘疏”等细节,不仅营造了吴中地区的特色风情,也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利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画梁如昔,巢燕已全非”通过对比新旧的景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 象征意义的传达:诗中的某些词语或意象具有象征意义。例如,“烟水东流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1. 情感共鸣
  • 友情的珍贵:诗中对友情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真挚友谊的可贵。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诗中情感共鸣的重要基础。
  • 人生的感慨: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感慨,让人深思。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传达了对人生、岁月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1. 文化背景
  • 清代文学特点:了解清代文学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忆旧游·寄沈东岑吴中》。清代文学注重诗词歌赋的韵味和意境,姚燮的作品也不例外。
  • 吴中地区的文化:吴中地区是清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中的吴中元素,反映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
  1. 读者互动
  • 赏析讨论:读者可以通过赏析和讨论《忆旧游·寄沈东岑吴中》来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个人对诗中意象、情感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经历的联系,可以增进读者之间的互动。
  • 创作灵感:诗人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通过对类似情境的思考和描绘,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诗歌。
  1. 现代应用
  • 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中,《忆旧游·寄沈东岑吴中》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和研究。通过对该诗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可以用于文化传承和推广。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清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忆旧游 寄沈东岑吴中》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离别之感和自然景观描绘的佳作。它不仅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哀思和不舍,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感慨,让人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