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性亦匪驯,鼠德岂真盗?
汝忧途假虞,吾疑鼎迁郜。
健体谁百年,昔倪近称髦。
睚眦交众雠,达人避施报。
东海无劫尘,仲连适孤蹈。
述意十六章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意十六章 其三》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诗。《述意十六章》是一系列共十六篇的诗作,每篇都以不同的动物或自然景象作为象征,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在这部作品中,“其三”描绘了兔子与鼠类的天性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式,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道德的反思。
姚燮(1764—1816),字梅伯,号石甫,江苏吴江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以咏史诗著称。姚燮的诗作多取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姚燮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他认为兔子虽然本性温顺,但也可能成为盗贼;而鼠类则因其狡诈而被人们所厌恶。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同动物特性的理解和态度。同时,姚燮通过这首诗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担忧,如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道德和正义的忽视等。这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姚燮在《述意十六章 其三》中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的道德选择。他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健康和长寿,而不是追求短暂的荣华富贵。他还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避免无谓的争斗和报复,而是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观点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价值观,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生活和道德的宝贵启示。
《述意十六章 其三》是姚燮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姚燮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姚燮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