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泽不被私,木可十年树。
行藏谁预凭,相勉在韦布。
空山如传邮,行云递新故。
愧无蛟龙心,去为万田雨。
自我携玉琴,与子结萝住。
松影濯体凉,俯涧得猿趣。
傲情同畏羁,安肯借人煦?
讵知夕梦颇,醒还堕尘路。
毋令焦渴人,遥遥盼甘澍。
命理难独成,江山乞灵助。
密誓苟易寒,百年亦流寓。
大江平晚潮,落日送船遽。
怀湘倘有吟,好期雁书附。
答叶君送别韵
介绍
《答叶君送别韵》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姚燮与朋友的告别之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诗歌背景:姚燮,字梅伯,号复庄、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和戏曲理论家,还涉猎经史百家及道藏佛典。他的诗词创作以反映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状况著称,充满了悲愤激昂的情感。在这首诗中,姚燮表达了与叶君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共八句,每句五个字,遵循平仄规则,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其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孤阁群山夕”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山阁图景,“关河无险仄,云水有心期”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此外,诗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姚燮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性地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体验。“青萝含古怨”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带来的哀愁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深刻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文化价值:《答叶君送别韵》不仅展现了姚燮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诗中所体现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通过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和主题思想的探讨,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及其历史地位。
《答叶君送别韵》作为姚燮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更因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广泛赞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能够领略到传统诗歌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