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士如好山,不容置几席。
好诗如好士,每见辄增益。
皖中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长面壁。
余生才名二十年,江关处处吟飘泊。
萧条秋气远归来,落枫未尽还为客。
挟册栖迟不疗贫,青山重过句仍新。
往凭黄鹄山头望,江汉风流今几人。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是清代诗人姚鼐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将详细介绍:
诗作主题:姚鼐的诗《送余伯扶重游武昌》以“好士如好山”为喻,表达了对才德兼备之人的推崇与赞美。诗中提到“好诗如好士”,暗示了诗歌与人才之间的紧密联系,每读之则愈发觉得有价值。
创作背景:姚鼐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也与他对当时文人生活状态的关注有关,通过描绘文人在边远地区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艺术特色:《送余伯扶重游武昌》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现了姚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诗中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技巧,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深意,读来引人深思。
姚鼐的《送余伯扶重游武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厚情谊的佳作,更是一篇反映当时文人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