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编修敬舆

吴侯自学道,往往造渊静。
不以宇宙广,而为一涂竞。
桃李常不言,侪类辄爱敬。
乃知君子器,宜从大夫政。
在朝量已优,告归韵尤胜。
名班三殿旁,身逐一帆正。
花落春水生,天合松陵镜。
或逢乡曲人,争席昧名姓。
刈草先人庐,种松邱垄径。
倏忽秋风生,相望北枝劲。
所恐竟脱屣,杳与海鸥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编修敬舆》是姚鼐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吴编修的敬意和赞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刘大槐同为“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姚鼐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之后担任过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职。他的学术思想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作原文
    吴侯自学道,往往造渊静。
    不以宇宙广,而为一涂竞。
    桃李常不言,侪类辄爱敬。
    乃知君子器,宜从大夫政。
    在朝量已优,告归韵尤胜。
    名班三殿旁,身逐一帆正。
    花落春水生,天合松陵镜。
    或逢乡曲人,争席昧名姓。
    刈草先人庐,种松邱垄径。
    倏忽秋风生,相望北枝劲。
    所恐竟脱屣,杳与海鸥泳。

  3. 诗作赏析

  • 主题思想:《送吴编修敬舆》通过描写吴编修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成就,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敬意和赞誉。诗中的“吴侯自学道”表明了吴编修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学问,“不因宇宙广,而为一涂竞”则展示了他对世俗竞争的超然态度。
  • 艺术手法:姚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如“桃李常不言,侪类辄爱敬”,通过比喻桃李和同伴之间的关系,赞美了吴编修谦逊低调的品质。此外,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姚鼐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文化背景:姚鼐生活在清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普遍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姚鼐通过《送吴编修敬舆》表达了对吴编修的道德品质和学识成就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强调,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姚鼐的《送吴编修敬舆》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吴编修敬仰之情的诗歌,也体现了姚鼐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担当。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姚鼐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以及他在清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