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二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奕绘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作者信息:奕绘(约1692年—1755年),字子山,一字子高,号南野,清代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士绅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奕绘在诗坛上有着较高的声誉,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时期:《凄凉犯二首 其一》作于清代康熙晚期至乾隆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坛风气开放,文人雅集频繁,奕绘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 原文:商声一片。凄迷甚、潇潇疏雨深院。凉生玉簟,苔荒金井,绕篱瓜蔓。寻寻不见。振翠羽、天机自遣。笑不平、则鸣之语,韩愈识何浅。数遍秋虫队,蟋蟀低微,寒蝉高远。豆花载露,听斯音、哀而不怨。
- 译文:商声悠扬,雨声潇潇。深院中,玉簟上生凉意,苔藓长满了金井,绕着篱笆的瓜蔓也显得稀疏。寻找着那振翅飞翔的翠羽,却找不到它的痕迹。感叹世间不平事太多,就像韩愈所认知的那么浅薄。耳边传来阵阵秋虫的叫声,蟋蟀声音低沉,而寒蝉的声音则越来越高。豆花沾着露珠,听着这声音,虽然哀伤却不怨恨。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深院秋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和内心的感慨。诗中的“商声一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在这首诗中,奕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来烘托诗人的情感。深院中的潇潇细雨、玉簟的清凉、金井的荒芜、瓜蔓的稀疏,以及蟋蟀和寒蝉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画面。
- 象征手法:“商声一片”不仅象征着深秋时节的萧瑟氛围,也隐喻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愁绪。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感慨和对不平之事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笑不平、则鸣之语,韩愈识何浅”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除了以上关于《凄凉犯二首 其一》的介绍外,还应该了解一些其他相关的知识。比如,奕绘的其他诗歌作品,如《清平乐·春光》、《浣溪沙·春暮》等,都是其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人来说,这些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深入的洞见。
奕绘的《凄凉犯二首 其一》不仅是清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