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

曲水双桥临小寺,桥东一顷平湖。
湖边有柳若于株。
鱼虾清可拾,烟雨渺难摹。
白鹭青鸥谁主客,水天游戏无拘。
奉宸苑户各分渠。
圆钱冒荷叶,长箭引茨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奕绘创作的一首古诗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解析该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奕绘是清代诗人,其创作风格以豪放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工整与美感,更在内容上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2. 诗歌原文
    数罢残更犹问『怎知秋夜堪伤?谁言别久易相忘?何因心似月,一夕总凄凉?』
    却看天君言笑『只伊已陷痴狂。闲情欲拾费思量,不如长借醉,入梦亦无妨』。

  3. 诗句注释

  • 「数罢」意为夜晚结束,「残更」指深夜时分。这里的”怎知秋夜堪伤?”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夜晚的感慨与不解,以及对孤独与悲伤的感受。
  • “谁言别久易相忘?”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后重逢的喜悦以及难以忘怀的情感。
  • “何因心似月,一夕总凄凉?”描绘了诗人内心孤独与忧郁的情绪,如同月亮一般孤寂,夜晚总是感到凄凉。
  • “却看天君言笑”可能是指面对困境或困难时,诗人展现出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心情。
  • “只伊已陷痴狂。”这里的“伊”指代诗人自己,表明诗人已经陷入了某种痴迷或狂热之中,无法自拔。
  • “闲情欲拾费思量”中的“费思量”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思考中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
  • “不如长借醉,入梦亦无妨”反映了诗人对于醉酒入梦这一逃避现实的选择,认为即使梦境虚幻也比清醒时的无助要好。

奕绘的《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是一首情感深邃且具有哲理性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奕绘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