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
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
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
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
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
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
昆崙西来脉,矫若龙蛇伏。
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
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
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
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
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
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是清代诗人俞明震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沧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品原文:《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是清代诗人俞明震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昆崙西来脉,矫若龙蛇伏。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
作者介绍:《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的作者俞明震,字恪士,又号觚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少年时即有诗名,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后以翰林改任刑部,外任道员。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在唐景崧幕中担任幕僚。
诗歌解析:诗中“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描绘了黄河岸边的地形地貌。“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形象地表现了夕阳的辉煌与壮观。“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反映了黄河边自然环境的荒凉和恶劣。“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则透露出对古代文明兴衰的感慨。
《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不仅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清代诗歌和黄河文化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