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园居杂感其七》是一首由清代诗人俞明震所作的诗歌。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冬日园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感慨,以及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传呼散冬振,溪岸筑场宽。
稚子牵衣到,寒鸦倚树看。
卜年村酿薄,敲冻井泥乾。
莫问浮生事,安危梦已残。
- 诗意解析:
- 传呼散冬振:描述的是冬日里人们传递消息,发出声响的热闹场景。这里的“冬振”可能指的是冬天特有的声响或活动。
- 溪岸筑场宽:描绘了冬天溪边搭建场地的景象。这里的“筑场宽”可能意味着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寻找一个相对宽敞的地方来聚集或进行某种活动。
- 稚子牵衣到:这句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子拉着大人衣服的场景。这里的“稚子”可能指的是小孩子,而“牵衣”则描述了孩子紧紧拉住大人衣物的动作。
- 寒鸦倚树看:这句诗中的“寒鸦”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而“倚树看”则表现了乌鸦在寒冷天气中依赖树木取暖的情景。
- 卜年村酿薄:这里的“卜年”可能是指占卜未来的年份,而“村酿薄”则可能指的是村中的酒已经酿造完成但酒味较淡的情况。
- 敲冻井泥乾:这句诗描绘了冬天井水冻结后敲击的声音和井壁干燥的情况。这里的“敲冻”可能指的是敲击冻结的井壁,而“泥乾”则描述了井壁由于长时间冻结而变得干燥。
- 莫问浮生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和人生琐事的漠然态度。这里的“浮生事”可能指的是人生中的种种琐事和烦恼。
- 安危梦已残: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处之的态度。这里的“安危梦已残”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无常。
- 创作背景:
- 此诗应作于诗人晚年之时,此时他远离了官场的喧嚣,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 主题思想:
-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价值观。
- 艺术特色:
- 该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历史评价:
- 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它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赞誉,也因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出的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被后人传颂。
- 现代解读: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放下世俗的纷扰,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岁暮园居杂感其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深思的空间,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灵的成长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