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出碱涝,日薄昼冥冥。
岸蚀沙能语,云开风有形。
极边无戍鼓,何地戴王灵。
留得千秋影,狼居两点青。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七
介绍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其七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雄伟气势,展现了诗人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诗歌开头,“泛黄河”三字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无垠的画面中。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宁夏高原蜿蜒流淌而来,一路奔腾不息,最终汇入渤海。在这里,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沧桑。
“自宁夏达包头镇”,诗人并未直接描写黄河的源头和终点,而是选择了宁夏、包头镇这两个地理位置作为背景。这样的选择既体现了诗歌地域性的特色,又使得黄河的景象更加生动具体。宁夏、包头镇,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见证了黄河的变迁与历史。通过这些地名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伟大与坚韧。
“舟行杂咏”四字,点明了诗歌的内容形式。这里的“舟行”并非指真实的船只,而是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舟中,感受黄河的壮美与神奇。而“杂咏”则表明这首诗采用了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既有赞美,也有感慨。
在“泛黄河”三句中,诗人首先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的景象。这既是对黄河自然特征的高度概括,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一句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黄云白雪两茫然”两句则是诗人对黄河美景的细腻刻画。黄云白雪,色彩斑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却陷入了茫然与困惑之中。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惊叹于黄河的美丽,又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哲理。
最后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壮观景象。九曲黄河,曲折蜿蜒,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万里沙,则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辛与坎坷。浪淘风簸,形象地描述了黄河的狂野与不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七’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认同。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