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忆内

碧云迢递,想楼前、杨柳已成阴。
应是凝妆愁望,幽思不能禁。
只道暂时分手,又谁知、流滞到而今。
看青梅已老,榆钱都落,春色杳难寻。
但愿牛衣对泣,向天涯、不愿绕身金。
况是穷途寥落,暗里鬓霜侵。
瘦马残阳芳草岸,孤灯寒雨翠罗衾。
恨层山阻隔,离怀无计托瑶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忆内》是一首由诗人俞士彪创作的词,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思念之情。此词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重逢的渴望。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俞士彪(字季瑮),浙江钱塘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俞士彪曾官至崇仁县丞,与多位文人雅集,共同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1. 词作原文
    碧云迢递,想楼前、杨柳已成阴。应是凝妆愁望,幽思不能禁。
    只道暂时分手,又谁知、流滞到而今。看青梅已老,榆钱都落,春色杳难寻。
    但愿牛衣对泣,向天涯、不愿绕身金。况是穷途寥落,暗里鬓霜侵。
    瘦马残阳芳草岸,孤灯寒雨翠罗衾。恨层山阻隔,离怀无计托瑶琴。

  2. 诗词鉴赏

  • 景物描写:《南浦·忆内》中,俞士彪用“碧云迢递”开篇,勾勒出一幅遥远而宁静的画面,紧接着以“杨柳已成阴”来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哀愁的气氛,而且反映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诗中的“凝妆愁望,幽思不能禁”透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词,从一开始的分别到最后的无奈重逢。俞士彪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因距离而引发的深切忧伤。
  • 哲理思考:在这首词中,俞士彪不仅仅是在叙述个人的经历,更是在表达一种对于人生、爱情和命运的哲学思考。例如,“看青梅已老,榆钱都落,春色杳难寻”反映了他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南浦·忆内》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作品。通过对俞士彪生平的了解以及对其词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