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为宰相,状元子、状元孙,看门庭武达文通,世代勋贤,会见韦平承旧业;
帝褒贤母,御赐祭、御赐葬,极恩礼隆天重地,年家子姓,敬从钟郝缅遗徽。
挽翁母许太夫人联
介绍
《挽翁母许太夫人联》是清代文学家俞樾创作的一副对联。《挽翁母许太夫人联》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俞樾(1821-1906),字荫甫,浙江德清人,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晚期社会动荡和思想变迁的复杂时期,但始终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俞樾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晚年更是长期落职家居,但他依然保持了学者的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他在苏州构建曲园,并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杭州诂经精舍书院,培养了大批学生。
《挽翁母许太夫人联》作为俞樾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关注。此联以“夫为宰相”开头,描绘了一个家庭中男性成员的社会地位和成就;“状元子、状元孙”则强调家族中的杰出后代,体现了家族荣誉的延续。“看门庭武达文通”,暗示着家族成员不仅文才显赫,而且武艺高强,展示了一种文武兼备的家庭风貌。“帝褒贤母,御赐祭、御赐葬”,则是对许太夫人的颂扬,表达了皇帝对她美德的高度评价和恩宠。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母亲个人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妻良母的普遍尊重和期望。
从文学角度看,《挽翁母许太夫人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联的格式严谨而优美,语言简练而含蓄,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对联的精髓。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整副对联既有深意又富有美感。此外,对联中的典故和引用,如“韦平”和“钟郝缅遗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通过这样的引用,不仅增强了对联的文化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意图。
《挽翁母许太夫人联》不仅是一副文学作品,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传承。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较低,许太夫人能够受到皇帝的褒扬和家族的敬仰,这本身就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一种肯定。通过对联的形式向人们传达这种观念,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文化传统的维护。
《挽翁母许太夫人联》不仅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广泛传颂,更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意涵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热爱传统文化、追求文学修养的人来说,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对联,无疑会带给他们无尽的启示和乐趣。